安徽常见沉降仪检定规程

时间:2023年02月28日 来源:

电磁式沉降仪整个系统包括一个探头,一根带有刻度的电缆,一个带有蜂鸣器和指示灯的卷盘和一些沿着导管长度方向布置的磁性体。磁性体可以随着周围土体的沉降或抬升而移动。通过拉曳导管中的探头来确定磁性体的深度,而得到数据。当探头进入一个磁性区域的时候,打开仪器开关,使卷盘上的指示灯和蜂鸣器处于工作状态。然后操作者观察电缆上的刻度并记录磁性体的深度。计算沉降或抬升是通过比较磁性体初始深度和当前深度计算而得。通常所测的运动是参考锚固于稳定土体中的基准磁体。影响沉降仪测值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原因有哪些?安徽常见沉降仪检定规程

已建坝磁致式沉降仪管节固定法,安装埋设步骤宜采用钻孔埋设方法:钻孔要求,孔径≥Φ110mm左右,钻孔深入基岩≥0.5米;将爪式沉降磁环套在沉降管外,套上管节,管节就位后用自攻螺丝固定,并用自粘胶带封住接缝;将装好固定盘和测杆聚中环的磁致式沉降仪插入沉降管中,如管中下层已装有磁致式沉降仪应将其电缆穿过测杆聚中环和磁致式沉降仪固定盘,将磁致式沉降仪固定盘担在管节内管口断面处;在管节中插入上节沉降管,压紧磁致式沉降仪固定盘,用自攻螺钉固定上节沉降管;依次在各测点高程处完成以上步骤,直至所有测点的磁致式沉降仪安装完成;沉降管和磁致式沉降仪就位后,向沉降管外径四周灌注少量水泥砂浆(用于基础段与基岩锚固),随后回填膨润土或细砂,同时注水密实直至孔口。安徽常见沉降仪检定规程磁致式沉降仪计算结果为正值表示沉降,负值表示抬升(隆起)。

沉降仪选取基准值的原理:沉降仪所测沉降值为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所以基准值选取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测值的准确性。在外荷载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选取相同时间、稳定气温的3次相近的读数,经平均后作为基准值。基准值选定后应做好记录,作为计算的基准值。为使基准值取的更准确,可将以上操作重复进行两次,如果两次测值基本相同(误差≤0.5%F.S),则证明基准值取值正确。沉降仪的测量值出现偏差时,可用以上方法重新校准基准值。

液压式沉降仪试验环境条件及试验要求:1.实验温度需要满足:+15℃~+35℃。2.实验相对湿度需要满足:25%~75%。3.实验大气压力需要满足:86kPa~106kPa。4.液压式沉降仪除试验开始前允许进行常规性能检查调试外,试验测试过程中一般不允许再作人工调整。5.实验包括外观,材料与尺寸,性能:防水密封性、绝缘性能、压力传感器以及测量互差,机械环境适应性:振动试验以及自由跌落。液压式读数仪产品组成及储存:1.液压式沉降仪通过测头内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液体压力变化计算测点沉降量的沉降仪。2.液压式沉降仪主要由测头、压力传感器、管路(包括充液管、通气管及保护管)、液体容器(包括补液装置)、电缆、量测装置(测读仪表)等部分组成。3.液压式沉降仪应贮存在干燥、通风、防晒和无化学物质侵蚀的环境中。液压式沉降仪应能在下述环境条件下贮存,温度:-20℃~+60℃;相对湿度:≤90%。液压式沉降仪在安装时应提前把透水部件放在水中浸泡排出空气。

液压式沉降仪安装注意事项:液压式沉降仪测量水压力是通过传感器前端的透水板作用在感应膜上,如果透水板与感应膜之间的储水腔没有充满水(含有气泡),将会造成液压式沉降仪测值的严重滞后,在安装前应把透水部件放在水中浸泡,储水腔充满水,排除空气。安装完成后需要分别记录传感器、储液罐的安装部位以及安装高程。液压式沉降仪安装就位后应及时测量仪器初值,根据仪器编号和设计编号作好各项记录并存档,严格保护好仪器的引出电缆。什么是液压式沉降仪?安徽常见沉降仪检定规程

电子沉降仪、液压式沉降仪和磁致式沉降仪有什么区别?安徽常见沉降仪检定规程

沉降观测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在进行沉降工作时,沉降量和时间关系曲线并不是呈光滑下行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还应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出具解决措施。如回升出现在第二次观测中,而在后期的观测中出现下降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观测的精细度存在问题,如果回升大于5mm,则应作废次观测,如果回升在5mm之内,第二次标高一致于次调整的标高;如曲线在某个点出现突然回升,那么原因可能是碰动了基准点或观测点,对于这种现象的处理为重新检测基准点,再重新测量观测点。具体可以参照建筑物沉降观测曲线图异常如何处理。安徽常见沉降仪检定规程

公司始终注重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应用转化,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承载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公司通过ISO9001:2015质量认证,产品均由自动加工中心制做,全程自动质量检测系统保障产品的高质量。公司产品三大类:智能传感器、自动化测量系统、云平台及软件,类别有:应变、应力、水位、压力、位移、温度、倾斜、沉降、标定设备、电缆及附件、测量仪表、自动化设备、环境量监测、云平台及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大坝、铁路隧道、基坑建筑、尾矿边坡、海洋闸门、桥梁构件、地质灾害等监测领域。未来,公司仍将以创新投入为方向、用户需求为中心,执持“智能化、云平台、大数据”的科技趋势,用智能识别、智能诊断、智能混接、云平台监测、大数据分析的先进技术为岩土工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